晴 朗 清华大学的节能减排专家秦佑国教授曾给笔者算这样一笔账: 如果中国(2005~2020)15年经济不增长,到2020年,中国减排CO240%至45%目标能够实现。 如果中国15年经济缓慢增长,到2020年,中国CO 排放可能不增长; 如果中国经济按GDP平均年增长率8%考虑,2020年中国的GDP是2005年的3.17倍,(按年增长率7%考虑是2.76倍)。单位GDP的CO2排放下降40%至45%,意味着总排放量2020年比2005年增长1.74至1.90倍,(1.52至1.66倍)。 很显然,中国经济当然要增长,中国既要发展又兼顾“减碳”的方针,这就是考虑中国国情的方针。 然而,这么实实在在的问题,却使得我们中国的哥本哈根之路并不平坦。因为部分发达国家要求在同一框架下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目标,强调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减排上具有“共同责任”,以回避其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减排承诺及目标。 如果来看看中国的国情,这样要求又是那样的不实在。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短缺,且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的增长要求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能源消耗量还会相对增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无疑面临巨大压力。而且,从目前情况看,支撑低碳经济的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以及低碳金融这三大支柱力量在我国还较为薄弱。产业结构上,我国重工业化特征极为突出,能源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效率低,资源消耗强度大,低碳产业经济总量比重低,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低碳技术上,由于我国起步晚,自有知识产权的低碳技术相对落后,未来可能还将遭遇国外低碳技术壁垒等方面的严峻考验。金融方面,中国是未来低碳产业链上潜力巨大的供给方,却仍不是定价方;国内尚缺乏有效的碳交易制度和交易平台,各种碳金融衍生产品更是空白。既要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及相伴而生的适当排放量,又要降低温室气体增长速度,加快发展低碳经济,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之路。 实际上中国已经很努力了,十一五期间,几乎把所有能关闭的小电厂、小煤矿、小高炉、小煤厂、小焦化厂全部都关闭了。而且从环境税的角度也能看到这样的努力。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洲环境署(EEA)和欧盟委员会的定义,只要一个税种具有实际和潜在的环保影响,就可以称之为环境税。按照这个定义,在中国的税收体系中,税基为交通燃油、供暖及加工燃料、机动车辆、自然资源、废弃物和污染排放等与环境相关的税收都可以归类于环境税的范畴。以此,从2007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环境税收总额达到5956亿元,占总税收的12.04%,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高达2.41%,这均已经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 可以说,我国在减排方面的努力完全超过了其应有义务。日前媒体报道说,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表示,中国近日正式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给该国带来了很大压力。但中国政府却表示,中国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是自主自愿的行为,中国支持印度根据本国国情以及自身能力采取适应和适当减排的举措。 综上所述,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多样,碰到的制约条件也多,但中国并没有因此而回避责任,相反还迎难而上,提出了较高的减排目标,显示出对世界负责任,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我们有理由相信,由于我国的这种负责任的态度,中国绝对不会停下节能减排的脚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