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熊文娟 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与一位登山爱好者看望登山家王富洲。来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办公室,王富洲在开会,于是我跟朋友说:和王富洲聊聊全球变暖,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怎样? 朋友笑而不答,确如数家珍谈起王富洲:1960年5月25日成功从北坡和队友贡布、屈银华三人登顶世界最高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峰,从而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在无氧情况下完成最后的攀登,到达顶峰半夜4点20分,并把国旗和毛主席半身塑像及留言条存放在珠峰顶…… 一个特定的时代、一个人类的壮举、振奋了一个民族、谱写了一个传奇。 王富洲走近我们,已经是一位十分简朴慈祥的老人,棕褐色的头发,脸色红润。话题从登山开始,王富洲沉思片刻缓慢聊起珠峰:“那时绒布冰川,冰塔多在二三十米高、像列列船帆、冰洞、冰蘑菇、冰桥,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岸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裂缝,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一番话老人家彷佛回到美丽神奇的雪山,的确险峰和壮美,雪山和瑰丽是登山者的精神食粮,更是大自然的恩赐。 王富洲说,明年是从北坡登顶五十周年,还打算去西藏。1996年我们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和西藏登山协会等几家联合组织了珠峰地区的垃圾清理,很多老登山家参加了,登山人首先要爱山,其次要科学登山。 登新疆慕士塔格峰(帕米尔高原海拔7546米)从2005年至2007年雪线上升近三百米,冰塔林融化的速度惊人。今年登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喜马拉雅山脉海拔8201米)时,持续了15天的好天气,人在7000多米穿羽绒服要中暑。9月底返回拉萨仍然绿树成荫,白天阳光下气温最高接近30度,可在早几年,早已秋意浓浓,到处一片金黄落叶。王富洲认真听着朋友的讲话,若有所思…… 的确在中国,被称为“亚洲水塔”的珠峰地区东绒布冰川和中绒布冰川消融加剧,平均每年融化10~20米,气温的不断上升导致喜马拉雅冰川面积迅速萎缩,整个喜马拉雅山区冰川蒸发导致流经印度河、恒河等主要河流变成夏季干涸的季节性河流,土地得不到有效灌溉,近5亿人食不果腹。 王富洲说,全球变暖正迅速改变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面目,高山冰湖由于冰川的融化过快,还会造成堰塞湖的崩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除气候变化因素外,登山者留下的垃圾也威胁到珠峰的环境。 这一条被王富洲言中,今年7月3日夜间,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卡达乡折麦措冰湖溃决,5个自然村17户人家与外界交通中断。7月29日,昌都边坝县加贡乡加布沟次拉错冰湖发生溃决,两名木工失踪,40余公里道路、近20座桥梁被冲毁。下游一所小学被冲走了校舍门窗和师生衣物,被停课…… 想想报道中的南北极冰山的融化,美国灾难警示片《2012》,百米巨浪直逼喜马拉雅山脉,人类的诺亚方舟将驶向何方?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节能减排、环保时,王富洲笑着说到,“环保我没有成绩,等有了成绩再说。” 王富洲表示,我们中国的思想家老子说过,常善爱人则无废人;常善爱物则无废物。要做好环保,将节能减排落到实处,让低碳生活成为发展低碳经济重要内容,发动群众的力量很重要,要是人人都能关心并投身节能减排,那实际成效就很大。当年登珠峰400多人围困式攻顶,部队、藏族同胞、大学生、大学教授,地质、气象、医生……方方面面,祖国是坚强的后盾。我们都是大地的儿子。 因为登山和长期在高山活动、紫外线刺激过强有关,眼睛视力下降到仅有0.2,在我们谈话过程中,不时的举着他那只伤残的右手:“在那次攀登珠峰过程中,又有几个人没有落下伤残啊!有的队友就牺牲在珠峰脚下,跟他们比我这点伤算什么!” 这样一位可爱的老人;一位爱自然的人;一位谦逊的长者。大山就是他们的身体;河流是他们的血液;森林是他们的毛发。 王富洲大学期间学的地质,后被选拔到中国登山队,登山的成绩和科学的态度,使他曾经成为中国登山协会主席;又任中国体育旅游公司总经理一职;多年来担任中国科学探险协会重要职务,75岁还在不倦的工作,令人敬佩。对王富洲来说,人生攀登之路没有顶峰。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是人生的境界,而对自然来说是没有界,大无其外,小无其内,能量聚散,无始无终。敬畏自然、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享受自然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环保我没有成绩,等有了成绩再说。”是王富洲的自勉,也是每一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