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九洲 新闻中心 产品中心 企业文化 工程案例 招商招聘 网上订单 客户服务 销售网络 联系我们
九洲风机 九洲普惠风机 佛山九洲普惠风机

最 新 新 闻
行 业 新 闻

明天,你会喝上“海”水

http://www.populafj.com/ 阅读719次
 本报记者 宋 阳
  
   600多个城市,300个缺水;沿海14个开放城市,9个淡水供应不足。全国城市缺水量达60亿立方米每年,农业缺水300多亿立方米每年。触目惊心的数字,令人担忧未来。
   而与此同时,我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总长为32647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8000公里。
   在淡水资源形势依旧不容乐观的今天,属于“蓝色奇迹”的故事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而“蓝色奇迹”故事的核心――海水利用,也逐渐进入了国人的视野,并很快抓住了大家的眼球。
   向海洋要水无疑成为我国的必然趋势。
   有人提出,海水淡化可以解决困扰我国多年的淡水水荒问题,通过海水淡化技术将苦涩的海水变成居民饮用水,在成本逐渐低廉、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已不再是梦想。同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水资源又不受环境、气候的影响,何乐而不为?
   然而,海水淡化真的就是开启淡水资源的那把“金钥匙”吗?在全球面临缺水的严峻形势下,属于我国的“蓝色奇迹”该如何上演?我国海水淡化未来之路又该走向何方?
  
  靠海喝“海”速形成产业规模
  
   1954年,世界上第一个海水淡化工厂在美国得克萨斯的弗里波特建立,人类终于实现了向大海要水喝的梦想。50多年过去了,这个工厂仍在运营,它转变的海洋淡化水一直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这个城市。
   据联合国2008年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球超过10亿人口居住在水资源稀缺地区,而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会攀升至18亿。1亿和10亿、18亿的“数字差距”让众多商家把海水淡化产业誉为朝阳产业。专家称,未来20年,国际市场在海水淡化领域有近700亿美元的商机。
   截至目前,世界上海水淡化运用最多的地方是中东地区,因为那里盛产石油,但是淡水资源却相对缺乏,对当地人来说,水比油贵。据悉,中东地区的富油国淡水供应80%都是来自海洋淡化水。因为能源供应充足,所以中东地区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也很迅速。对于海水淡化产业,中东地区近些年的投入也在逐渐加大,海水利用变得更加频繁和有效。
   据记者了解,世界上目前已有120多个国家在运用海水淡化技术获取淡水,全球有海水淡化厂1.3万多座,海水淡化日产量约5560万立方米,相当于0.5%的全球用水量,可以解决1亿人的用水问题。
   已经使用了海水淡化技术的一些国家,如:以色列、美国、日本等国,都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我国是继美国、法国、日本、以色列等国之后研究和开发海水淡化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开始于60年代,目前我国海水淡化年产量也已超过了千万吨。
   “1975年,香港就建成一个日产18万吨的海水淡化厂,在当时属于世界先进的淡化厂。而在中国内地,走在海水淡化产业前列的是天津。上世纪80年代,天津大港发电厂成功引进了大型的海水淡化设备,以满足发电企业对淡水的需求。天津大港发电厂用海水代替淡水,10年来共节约淡水20多亿吨,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海水淡化示范基地。”著名海水淡化专家高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除了天津市,中国的其他沿海城市近些年在海水淡化产业领域也是蠢蠢欲动,并取得良好发展。青岛的百发海水淡化就是一个利用海水淡化的项目,该项目预计2011年建成通水,建成后,每天可生成10万吨淡水供市民饮用。”高从?说。
   “我国政府现在也越来越重视海水淡化产业,国家已开始着手建立‘海水资源利用产业化规模示范工程项目’,并将海水淡化列入高新产业范畴”,高从?表示。
   根据我国《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发展目标,到2010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80万~100万立方米/日,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达到16%~24%,实施较大规模(10万吨级)海水淡化和循环冷却等产业化示范工程,创建国家级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和产业化基地,海水利用产业国产化率达60%以上,使海水淡化水基本能与自来水相竞争,并成为可为缺水城市提供安全可靠优质淡水的重要水源。到2020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50万~300万立方米/日,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达到26%~37%。实现大规模海水淡化产业化,海水利用(特别是海水淡化)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
   截至目前,我国的海水用量为120亿立方米/年(日本约为2000多亿立方米/年,美国约为1000亿立方米/年),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目前我国海水市场的低利用率恰恰暗示了这个市场的无限潜力和活力。
  
  “海”水成为自来水的价可能很快
  
   业内相关专家指出,海水淡化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就拿沿海城市上海来说,它的环保产业已经很先进,但是在海水淡化领域还几乎空白,虽然近些年海水淡化也进入了上海市政府的视线,但是实施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建成一个中型的海水淡化厂最少需耗时两年。中国的海水淡化产业想要形成气候,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  
   同时,中国目前国内使用的技术大多还依赖进口,多少会制约国内该产业的发展。比如对于海水淡化之后的“废”水利用,技术上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果不能有效利用这些“废”水,就失去了产业链里的重要一环,要是再将“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海洋的话,将会破坏海洋的生物环境,那么,产业就无法继续发展下去。因此,技术难关仍然存在。
   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与规划司司长王殿昌认为,中国对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中国沿海的缺水现状了解不够,对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需求了解更少,缺乏全国性的统筹规划和有效政策。这些,都不利于该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对抗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存在的风险,提高中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业内专家建议:
   第一要确立海水利用是重要水源的战略意识。应充分加强对社会公众的海水利用认知宣传,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向大海要水、要资源的战略观念,使公众认识到海水利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第二要充分发挥海水利用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海水利用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已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海水利用业,对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将起到重要支撑保障作用。
   第三要加大海水利用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力度。应进一步加快我国海水利用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步伐,重点开展海水淡化、海水循环冷却等方面的新技术研发及产业链研究,加大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的自主研发力度,增强我国海水利用自主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提高我国海水利用技术及装备制造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海水利用技术向规模化、大型化及环保化方向发展。
   第四要加快培育海水利用市场,同时逐步建立海水利用市场监管体系,制定和出台促进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建议有关部门对海水利用产品装备生产企业和用户在用地(用海)、用电、水价、税收、信贷、收费和进口关税等方面给予扶持。例如,对解决沿海电力等企业用水的大型海水利用工程予以补助或贴息贷款;对生产可供饮用的淡化水的水厂给予公益性补贴;对海水利用自主装备制造业予以支持等。
   “淡化的海水可能每吨要5元左右,而城市自来水在北方每吨才3元,在南方更是只要一元多。”国家海洋局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室高级工程师赵何立表示,随着技术进步带来海水淡化成本的降低,以及针对海水淡化的优惠政策,再加上因成本上升因素自来水的不断提价,海水淡化将初步成为沿海城市的重要水源。
   据记者了解,离北京100多公里外的天津,淡化的海水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大桶和小瓶包装的淡化海水摆在街头叫卖,价格和矿泉水差不多。大港发电厂及周边地区生活均采用淡化海水,就连厂区内的观赏淡水鱼也生活在了“海”水里。
点击返回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1169670171
  • 616301194
  • 760814280
  • 电话咨询

  • 0757-86965708
  • 139 2861 4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