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九洲 新闻中心 产品中心 企业文化 工程案例 招商招聘 网上订单 客户服务 销售网络 联系我们
九洲风机 九洲普惠风机 佛山九洲普惠风机

最 新 新 闻
行 业 新 闻

都江堰 左手遗产 右手工厂

http://www.populafj.com/ 阅读765次
 ●这样的质疑不在少数。德阳与绵阳一方面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一方面又缺乏过硬的旅游资源,作为传统的成德绵经济带,大搞工业或许还可以理解。而拥有着双世界遗产让其他地方艳羡的都江堰也想大搞工业,却让很多人费解。
   ●5·12地震以后,当时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就认为,都江堰应该把烟囱全部拔掉,不再保留工业。这座城市真正的资本是世界双遗产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所以应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否则就是舍本逐末。
   ●2007年,产业园管委会主任何平在青海的一次讲话中如此提到:“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上工业的决心不变,始终咬定工业不放松,风吹浪打不动摇,真正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何平经常拿珠海、杭州来与都江堰作对比。作为经济发达的旅游城市,从产业结构上看,珠海、杭州均是第二产业大于第三产业,正因为多年来工业发展所创造的财富积累,才促进了两地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
   ●法国的勒阿弗是世界遗产城市,但其核心产业是炼油,花园都市新加坡,同样以炼油、医药为主要产业,但这并不影响当地发展旅游业。
   ●虽然进入园区的企业都有严格的环保标准,但都江堰市规划局副局长彭万忠也承认,就算拉法基的环保工艺是先进的,但只要是水泥厂,就难免会产生污染。发展完全无污染的高科技工业是将来时,近期都江堰仍然需要传统工业支撑。以后等都江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了,说不定会主动要求这些大企业离开呢。
  
  本报记者 王颖春
  
   如果问贯穿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矛盾主线是什么?“发展工业还是保护生态”,无疑应成为最清晰的一条。海南是否应发展工业如此,怒江是否应开发水电如此,都江堰是否该建工厂同样如此。
   在很多人看来,拥有双世界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光环的都江堰,理应靠青城山吃山,靠岷江水喝水才对,大建工厂就是舍本逐末。但在当地政府眼中,没有工业,就没有了财政收入,没有财政收入,何谈当地发展?他们的结论是,同时发展工业和旅游业并不冲突,二者可以并行不悖。
   如今,都江堰市东北的工业园内,因地震援建而加速扩建的厂区,到处烟尘弥漫,那些穿梭着的货车、林立着的吊车,使“都江堰要不要发展工业”的质疑变得更加刺眼。
  
  膨胀的工业园侵蚀小村
  
   都江堰有的并非只是都江堰与青城山,它还有一个占地8平方公里且不断膨胀的工业园:川苏都江堰科技产业园,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对居住在凉水村三大队的张跪华而言,这个名字早已与她的生活纠结在一起。
   已经70多岁的张跪华,正在自家菜地里寻找一片布满矿石灰的菜叶。由于刚刚下完雨,她不得不将腰完全弯下去仔细搜寻。
   “看,这些都是矿石灰。”指着白菜叶上的一层石灰,张跪华说,拉法基水泥厂建成后,她家地里的蔬菜减产了。就在不远处,虹口山中的石灰石被一条传送带输送到凉水村边的转运站打碎,正是这道工序,给小村带来了灰尘。
   这个位于龙门山脚下紧邻产业园的小村,被一条小溪截成两半,祥和安逸。张跪华一家住在小溪南岸,原本的生活波澜不惊。但自从水泥厂建成之后,不远处传送带的噪声和灰尘,就开始困扰着她们一家。
   然而,张跪华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不久,她家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房子,因为产业园扩建,将会倒在推土机巨大的轰鸣声中。她将远离凉水村,远离水泥厂。
   腾出的地方,将用来修建拉法基水泥厂三期扩建工程。这家都江堰最大的水泥制造企业,已经建成的一二期工程,每年可以为都江堰带来将近1个亿的税收。未来建成的三四期工程,将为都江堰的财政收入做出更大贡献。
   但这与张跪华关系不大。搬迁期间,每月每人100元的过渡费,还不够她一家租房的支出。因此,在房屋被推倒之前,她不得不继续留在老屋居住,直到推土机兵临城下。
   像张跪华这种情况的,在凉水村并非少数。在此之前,凉水村一二三大队的土地,早已被工业园不断扩张的厂房圈占。尽管村民们得到了每人35平方米住房和几万块钱的补偿,但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土地上的村民们而言,还是觉得故土难离。
   尚未搬迁的村民,日子也过得并不舒坦。村民袁贤龙一家除了需要忍受拉法基水泥传送带带来的噪音与粉尘外,还不得不忍受附近铁厂与橡胶厂的污染。
   在他家东北方,由福建老板经营了8年的金山铁厂,每到傍晚,就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如果房门关不严,刺鼻的味道会直接冲进屋里。那棵生长在他家前院的柿子树,也因为闻了太多的废气,结的果子越来越少。
   记者来到金山铁厂的时候,大门紧闭。爬到后面的小山上俯瞰,可以看到厂内堆满了废铁。在这家工厂已经工作了四五年的袁圣贵,每天的工作是将各地收来的废铁铸成铁锭,然后拉成盘条出售。每个月一千多元的收入,换来的是困扰自己多年的肺病。
   袁圣贵说,肺病主要是因为粉尘污染,那些从烟囱里冒出的浓烟,基本上未经任何处理就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光是金山铁厂,这样的厂房就有3处。在园区内,还有两家分别叫做新中亚与长峰的铁厂。去年6月份,都江堰市经济局会同有关部门,曾对这3家钢铁企业进行过检查,但检查结果不得而知。
   铁厂对面,另一股更加刺鼻的味道,不时从一家没有名字的橡胶厂冒出。当地人称,每到晚上,这股味道更是强烈,3里地之外都可以闻到。
   产业园办公室主任郑中新告诉记者,像这样污染严重的小型铁厂,必须在2009年底前,按照相关环保政策转产或停产。而当记者最后看到金山铁厂浓烟滚滚的场景时,距新年仅有两天时间。
  
  要青山绿水还是烟囱?
  
   钢铁厂是园区内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但这并不能代表产业园的全部。据郑中新介绍,目前产业园内已经建成达效的厂家有62家,涉及机械、家电、食品等行业。而在2008年5·12地震之前,园区内企业还不到40家。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增长了近1/2。
   伴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是产业园占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地震以后,上海援建产业园10万平方米厂房,张江置业在这里也建设了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工厂落户都江堰。
   产业园办公室给记者的一份材料上如此写到:目前产业园已经形成了以法国拉法基水泥为龙头的环保型材料产业;以宁江集团、银河都机为龙头的机械产业;以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和中金医药包装为龙头的医药产业;及以南京雨润、成都遛洋狗食品、江西汪氏蜂业集团为龙头的特色食品产业等。
   都江堰的工业梦,已经在近几年内越做越大,并接连见成效。
   虽然入住产业园区的企业必须达到国家环保标准,但正在扩建的拉法基水泥三四期工程,和未来即将上马的塑胶、防火涂料工厂,还是让长期从事环保的地质学者杨勇感到担心:龙门山山脉的逆温层会使积聚在山脚的空气难以扩散,而都江堰产业园位于都江堰东北,位于上风上水的位置,工业的集中发展将加剧都江堰的污染。这样的质疑不在少数。德阳与绵阳一方面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一方面又缺乏过硬的旅游资源,作为传统的成德绵经济带,大搞工业或许还可以理解。而拥有着双世界遗产让其他地方艳羡的都江堰也想大搞工业,却让很多人费解。
   5·12地震以后,当时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就认为,都江堰应该把烟囱全部拔掉,不再保留工业。这座城市真正的资本是世界双遗产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所以应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否则就是舍本逐末。
  
  相形见绌财政收入
  
   面对这样的质疑,身为产业园办公室主任的郑中新,明显感受到了来自舆论的压力。但和其他政府官员一样,郑中新坚定地认为,发展工业,是都江堰发展的必由之路。
   “假如你是都江堰的领导,你希望自己钱包里的钱多些好?还是穷光蛋一个,光被别人夸脸蛋漂亮好?”他举了这个十分形象的例子,并且强调,全国都希望都江堰成为他们的花园,但住在花园里的人也需要发展经济。“三产富民,但不富财政”。
   近些年,随着都江堰旅游业的发展,都江堰特别是青城山脚下的农民,富裕起来的很多。那些住在青城后山开农家乐的农民,银行里有个几百万的存款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相比之下,都江堰市政府的财政增长却相形见绌。三产对财政收入贡献不大,出让土地并非长久之计。于是利税大户的工业,理所当然地进入都江堰政府的视野。
   特别是在5·12地震之后,都江堰需要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郑中新告诉记者,原来都江堰全市敬老院开支30几万就够了,但地震以后上海援建了一大批敬老院,导致敬老院规模大增,这一部分开支陡然升到了1000多万。钱从哪里来?发展工业是立竿见影的捷径。
   都江堰选择发展工业的另一个原因,是其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种类齐全、品位高储量大。其中,石灰石储量居四川省第一位;煤、菱铁矿、白云岩、石英砂、泥炭、金、铝土矿等都具有开发价值。
   正是因为境内石灰石储量丰富,上个世纪90年代初都江堰与拉法基喜结良缘。郑中新回忆,当时都江堰能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进入,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截至目前,整个产业园投资68亿元,其中仅拉法基一家企业,投资额就高达28亿元人民币。扩建中的三期工程还将追加8亿元投资。2008年,工业园区利税1亿多元,其中拉法基就占到8000多万。这对于受地震影响去年财政收入仅十几个亿的都江堰来说,可以想象是多么强劲的诱惑。难怪郑中新会反问,“如果没有拉法基这样的大企业,那都江堰的财政怎么办?”
   据了解,去年8月拉法基水泥四期及矿山扩建工程通过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核准。建成后,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年产能将达到700万吨,并且还将为都江堰带来十几亿投资的大礼。
  
  近期发展仍需传统工业支撑
  
   在大部分都江堰政府官员眼中,都江堰工业不是做不做,而是如何做的问题。
   2007年,产业园管委会主任何平在青海的一次讲话中如此提到:“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上工业的决心不变,始终咬定工业不放松,风吹浪打不动摇,真正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
   何平经常拿珠海、杭州来与都江堰作对比。作为经济发达的旅游城市,从产业结构上看,珠海、杭州均是第二产业大于第三产业,正因为多年来工业发展所创造的财富积累,才促进了两地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
   同样,法国的勒阿弗是世界遗产城市,但其核心产业是炼油,花园都市新加坡,同样以炼油、医药为主要产业,但这并不影响当地发展旅游业。
   都江堰市规划局主管工业规划的副局长彭万忠,帮记者回顾了都江堰的工业发展史: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家进行三线建设之时,都江堰就开始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进入80年代,都江堰产业结构是二三一。90年代以后,都江堰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玉堂镇青城桥附近,但由于青城桥外江是成都水源上游,因此,2005年都江堰将大部分工厂搬到了现在蒲阳镇边上的川苏都江堰科技产业园。这里蒲阳河由西向东穿越并汇入青白江,区域内的蒲阳河与麻柳河并非成都水源地上游,所以不会影响到中心城市的用水安全。
   虽然进入园区的企业都有严格的环保标准,但彭万忠也承认,就算拉法基的环保工艺是先进的,但只要是水泥厂,就难免会产生污染。发展完全无污染的高科技工业是将来时,近期都江堰仍然需要传统工业支撑。以后等都江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了,说不定会主动要求这些大企业离开呢。
   记者问道,这个“将来时”是指多长时间?规划局副局长思索了一下后回答,10年,这仅是我个人的规划。
点击返回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1169670171
  • 616301194
  • 760814280
  • 电话咨询

  • 0757-86965708
  • 139 2861 4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