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九洲 新闻中心 产品中心 企业文化 工程案例 招商招聘 网上订单 客户服务 销售网络 联系我们
九洲风机 九洲普惠风机 佛山九洲普惠风机

最 新 新 闻
行 业 新 闻

电气设备: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及公司分析

http://www.populafj.com/ 阅读907次
 

 摘要:

  1、预计到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国家规划的800万千瓦(原规划为500万千瓦),达到1000-1200万千瓦(更乐观的预测为2000万千瓦),2006-2010年年均增长率有望超过45%。

  2、国产(民族品牌)风电设备份额有望稳步提高。预计未来两年间,国产设备的新增装机容量年增长速度为60-70%左右。估算2006年国产风电设备的总产值约30亿元,销售额约24亿元;2008年销售额有望达到60亿元以上。目前,国产(民族品牌)风电整机厂家约有20余家。

  3、随着国内新进入厂商(内资、外资)的陆续量产,风电整机设备领域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预计2008年以后销售利润率下滑。目前在手订单情况较好的厂商有:新疆金风、大连华锐、东方汽轮机厂、浙江运达等。金风、华锐是行业领头羊。华锐、金风在手合同总装机容量大约150万千瓦上下。东方汽轮机厂在手合同达到60万千瓦,运达的合同约为25-30万千瓦。但大多数国内厂家在手合同不超过3-5万千瓦,风电场客户数量不超过2个。预计2007年、2008年,国产(民族品牌)风机设备市场份额中,会有70-80%左右属于前四强(新疆金风、华锐、东方汽轮机厂等);大多数国内厂家的份额不超过1-2%。

  4、多数零部件可以在国内配套,少数还有进口。预计未来供应商数量会迅速增多。齿轮箱、发电机、叶片等零部件未来的竞争也会趋于激烈。我们相对更为看好叶片厂商。塔筒领域的竞争门槛最低。

  5、现阶段上市公司从中受益较为有限。上市公司介入较晚,当前的风电设备(整机、零部件)规模较小,市占率不高,不必期望过高。若不考虑股价,仅从风电产品的竞争力出发,我们相对比较看好湘电股份(16.65,-0.27,-1.60%)中材科技(24.9,-0.02,-0.08%)天奇股份(12.9,0.01,0.08%),然后才是华仪电气、长城电工(8.39,0.23,2.82%)长征电器(4.49,0.01,0.22%)。但它们都有一些不确定性,前景不甚明朗。若考虑到当前的股价,我们认为上述所有个股高涨的股价均已充分反映了风电题材预期,风险较大,无法仅仅基于风电设备产业的广阔前景而给予“买入”或“增持”评级。它们都还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能挤入风电市场,成为领先的优势厂商。

  一、概述

  风能是一种干净的、储量丰富、可再生的能源。风能发电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独立运行;二是风力发电与其他发电方式(如柴油机发电)相结合;三是风力并网发电。由于并网发电的单机容量大、发展潜力大,故本文所指的风电,未经特别说明,均指并网发电。

  1、小型独立风力发电系统

  小型独立风力发电系统一般不并网发电,只能独立使用,单台装机容量约为100瓦-5千瓦,通常不超过10千瓦。它的构成为:风力发电机+充电器+数字逆变器。风力发电机由机头、转体、尾翼、叶片组成。叶片用来接受风力并通过机头转为电能;尾翼使叶片始终对着来风的方向从而获得最大的风能;转体能使机头灵活地转动以实现尾翼调整方向的功能;机头的转子是永磁体,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因风量不稳定,故小型风力发电机输出的是13~25V变化的交流电,须经充电器整流,再对蓄电瓶充电,使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变成化学能。然后用有保护电路的逆变电源,把电瓶里的化学能转变成交流220V市电,才能保证稳定使用。

  2、并网风力发电系统

  德国、丹麦、西班牙等国家的企业开发建立了评估风力资源的测量及计算机模拟系统,发展变桨距控制及失速控制的风力机设计理论,采用新型风力机叶片材料及叶片翼型,研制出变极、变滑差、变速恒频及低速永磁等新型发电机,开发了由微机控制的单台及多台风力发电机组成的机群的自动控制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风力发电的效率及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风力发电机单机装机容量可以达到600千瓦以上。不少国家建立了众多的中型及大型风力发电场,并实现了与大电网的对接。

  现代风力发电机多为水平轴式。一部典型的现代水平轴式风力发电机包括叶片、轮毂(与叶片合称叶轮)、机舱罩、齿轮箱、发电机、塔架、基座、控制系统、制动系统、偏航系统、液压装置等。其工作原理是:当风流过叶片时,由于空气动力的效应带动叶轮转动,叶轮透过主轴连结齿轮箱,经过齿轮箱(或增速机)加速后带动发电机发电。目前也有厂商推出无齿轮箱式机组,可降低震动、噪音,提高发电效率,但成本相对较高。

  风力发电机并不能将所有流经的风力能源转换成电力,理论上最高转换效率约为59%,实际上大多数的叶片转换风能效率约介于30-50%之间,经过机电设备转换成电能后的总输出效率约为20-45%。一般市场上风力发电机的启动风速约为2.5-4米/秒,于风速12-15米/秒时达到额定的输出容量。当风速更高时,风力发电机的控制机构将电力输出稳定在额定容量左右,为避免过高的风速损坏发电机,大多于风速达20-25米/秒范围内停机。一般采用旋角节制或失速节制方式来调节叶片之气动性能及叶轮的输出。依据目前的技术,3米/秒左右的风速(微风的程度)便可以进行发电。但在进行风场评估时,通常要求离地10米高的年平均风速达到5-5.5米/秒以上。

  风机叶片从风的流动获得的能量与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风速之外,叶轮直径决定了可撷取风能的多寡,约与叶轮直径平方成正比。叶片的数量也会影响到风机的输出。一般来说,2叶、3叶风机效率较高,力矩较低,适用于发电。此外。现代风机的叶片多采用机翼的翼型。

  近年来,风电机组技术改进的主要方向是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单机容量、提高风能转换效率、自动控制等。主流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为600-2000千瓦,容量越大,发电效率越高,技术难度越大。目前,国内单机容量750-2000千瓦的机组最受欢迎。国外正在开发、应用的机组单机容量是3000-5000千瓦。2003年,德国Enercon公司安装了第一台4500千瓦的风电机组样机。

  3、风电的优劣之处

  风电的优点包括:(1)、利用自然界的可再生能源,干净无污染,无须燃料;(2)、运行成本低,风电机组的设计寿命约为20-25年,运行和维护的费用通常相当于机组总成本的3%-5%;(3)、建设周期短,若不计测风,快者一年左右可建成。它的主要不足有三:

  (1)、选址时对自然环境(风速)要求较高,光测风阶段就要历时一年以上;风场占地面积通常在几百亩到几千亩,与火电相比,单位土地面积的发电出力相差较大(尽管风机塔架周围的土地仍可进行其它利用);风力大的地区通常人口稀少,离电力负荷中心较远,对电网输送要求较高;

  (2)、出力不稳定(取决于不可控的风速),利用小时数低(通常为2000小时/年左右),通常认为风力发电量占电网总电量的比重不能过高(10-12%,也有人说是20%),否则会影响电网稳定。

  2003年德国曾经因为风电出力骤减导致电价上涨20%。有些人认为,丹麦的经验表明,风电能占到电网20%以上的发电量比重。其实不尽然。丹麦也有它的特殊情况。它的风电夏季发电量仅为冬季的一半,而夏季用电需求弱于冬季;夏季白天发电量较夜间大,白天用电需求正好也高于夜间;冬季夜间发电量最大,此时的用电需求正好也在高位。而在台湾,夏天白天是全年用电高峰,此时风电出力反而最低,仅及冬季的10%左右。我国大陆多数地区也是冬春季节风速高,夏季风速小;沿海地区还经常受到台风的侵扰(台风风速过大,不利于发电)。

  (3)、一次性投资较火电大,上网电价高于火电、水电。目前国内风电场的千瓦造价通常要8000-12000元,比西方还高,原因之一是进口设备价格较贵。2002年,采用当时先进的风电机组在最佳条件下,欧洲每千瓦装机的投资成本为832欧元(现价折人民币8428元),每度电的成本为0.0388欧元(合人民币不到0.4元/度,我国火电成本通常为0.15-0.25元/度左右)。随着技术的进步,风电成本将会下降。有研究称,预期风电成本会从0.04欧元/度,下降至2010年的0.03欧分/度(假设装机成本降至628欧元/千瓦);到2020年,再降低至0.0234欧元/度(装机成本为497欧元/千瓦)。届时,风力发电的成本已跟燃煤机组的成本相近。

  二、全球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1、全球风力发电

  2003年以前的5年里,风电成本下降约20%,是可再生能源技术中成本降低最快的技术之一。1997-2006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5%。至2006年底,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约为7400万千瓦,其中欧洲最多,占比略高于50%。2006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1500万千瓦。目前,风力发电量约占世界总电量的0.7%,预计到2020年风力发电量比重可升至12%。

  丹麦BTM咨询公司2005年5月所做的市场预测报告称,全球2005年至2009年新安装机组容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6.6%;亮点主要在于美国市场和亚洲主要市场的增长;2009年之后预计2010-2014年的年增长率为10.4%。

  从全球范围来看,风力发电发展较好、较快的国家有德国、西班牙、美国、丹麦、印度等,它们同时也是风电设备的制造大国。其中,德国装机已超过1700万千瓦。2005年底我国居全球第七。

  2、世界风力发电设备产业状况

  在风电场造价构成中,风电机组造价通常占60-70%以上,国内甚至有占85%以上的情况。德国的产业数据显示,风电机组本身的成本占陆上风电项目的65%,其余的成本是电气系统设备、地价、基础设备、输电线路建设等。我们预计,2006年全球风电设备市场总值超过70亿美元。

  全球风电设备市场的集中度比较高,前四名厂商份额约为70-80%,请见表1。

  并网风电设备制造业的下游是风力发电,上游则是一些零部件,主要有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偏航系统、控制系统、塔筒等。风机叶片的材料为玻璃纤维增强树酯、碳纤维,其余部件的主要原材料为钢材。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发展风电的典范。2004年印度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298.5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五,而且建立了风电设备产业,能生产70%的风机零部件及1000千瓦以上级别的风机整机,风机及部件出口欧美。由于我国国内市场庞大、机械制造业较印度发达,预计我国也将步印度后尘。

  三、我国风力发电设备业现状

  1、我国风力发电的潜力

  中国陆地10米高度层实际可开发的风能储量为2.53亿千瓦,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部、西北和东北的草原、戈壁滩以及东部、东南部的沿海地带和岛屿上。考虑到近海风能,总储量应该不止2.53亿千瓦,合计可达10亿千瓦。风电项目通常要求年利用小时数高过2000小时,目前中国已经建成的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约2300小时,主要位于“三北”地区(西北、东北和华北)及东南沿海。我国并网风电建设规模较大的省份为:新疆、内蒙古、广东、辽宁、浙江、江苏、宁夏、甘肃、福建等。累计装机前三名为新疆、内蒙古、广东。

  中国风电真正开始有较大规模的发展是从1996年、1997年开始的。截至2006年底,中国有80家风电场,总装机约230万千瓦(指已吊装,不要求并网发电),当年新增约120来万千瓦,年度装机增长超过77%(以2005年底并网机组105.59万千瓦为基础,居世界第七位)。另有统计称,2006年当年投运风电装机(运行发电)92万千瓦。

  另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2005年底中国(除台湾省外)累计风电机组有1864台,装机容量(指已吊装,不要求并网发电)126.6万千瓦,装机增长率为65.6%,风电场62个,分布在15个省。与2004年累计装机76.4万kW相比,2005年累计装机增长率为65.6%。2005年风电上网电量约15.3亿千瓦时,平均利用小时数约为1500小时。

  我国风电装机占总装机的比重不过0.39%左右。我国风电发展较早的新疆地区,该比重也仅为2%左右。故,发展潜力非常大,长远占比可提升至5-10%;但是,纵到2015年,预计该比例也会低于4%。国家发改委规划,“十一五”期间拟建成30个10万千瓦级的风电项目,在内蒙、河北、江苏、甘肃等地形成4个百万千瓦级的风电场。按规划,到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可达800万千瓦,但照目前各地区的建设势头,若政策面进一步向好(风电上网定价更为优惠等),最终结果可能达到或超过1000万千瓦,甚至超过1200万千瓦,目前已有业界专家乐观预测至2000千瓦(取决于风电上网电价及国家的审批政策,若政策放开、电价优惠,完全有可能)。除蒙、冀、苏、甘之外,广东、山东等风力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十一五”规划建设风电规模也可达到100万千瓦左右。见图1(图中取保守预测值,假设到2010年总装机约为1015万千瓦)。

  2、相关政策

  2003年以来,我国加快了风电发展步伐。主要政策包括:(1)、电价市场化改革方案明确风电不参与市场竞争,电量由电网企业按政府定价或招标价格优先购买;(2)、增值税减半等税收优惠;(3)、《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国家建立可再生能源总量目标制度,规划出指标,分解到各省;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明确电网、电源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使中国风电发展进入了高速成长期。

  风电设备制造业方面,我国大力促成国产化。2005年7月,发改委《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

  3、国内市场竞争格局:以外国品牌设备为主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国外主流风电机组已达到兆瓦级,丹麦为2.0-3兆瓦,美国为1.5兆瓦,最高已有4.5兆瓦(合4500千瓦)。国内目前本土能够批量生产的最大风电机组为1.5兆瓦,但主力机型是600千瓦、750千瓦、1.2兆瓦;国内已投产的进口风电中,最大单机装机容量为2.0兆瓦。

  有统计称,至2004年底的76.4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中(累计存量),82%是进口设备;其中,丹麦NEG Micon公司一家的产品就占总装机容量的30%。2005年,4家外资企业占领了国内风电机组70.3%的市场份额;其中,西班牙Gamesa新增装机容量达17.94万千瓦,占当年我国新增装机的36%;Gamesa市场份额为26%;GE Wind份额为18.7%。2006年,国产设备在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的市占率计约为28%(2005年约为29.7%)。近期各大国外厂商已陆续来华设厂生产设备,未来“国产设备”这一词应改为“民族品牌”更为贴切。国家对风电机组本地化率70%的要求,是引导外资来华设厂的原因之一。

  早期,进口设备比重高的原因主要是国内没有相关技术。近年来,进口设备比重虽然略降、但还比较高的原因是国内产能不足、国产设备质量相对较差、兆瓦级以上机组国内刚开始批量生产、尚缺成熟商用等。

  中国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未80年代初,通过自主开发研制,小型风力发电机(额定容量为100瓦-10千瓦)已实现了商业化批量生产,并获得了广泛应用,装机容量全球第一。我国第一台2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制,始于1984年。当时,由福建省承建,由水电部杭州机械设计研究所负责设计。该机于1988年安装在福建平谭岛,总投资约150万元。由于种种技术问题,直到1993年才通过国家技术鉴定。

  国产并网风电设备真正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实施了“双加”工程与“乘风”计划。1996年国家计委进行“300kW、600kW级风力发电机组国内总装企业”询标,确定了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下属的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430厂)和洛阳第一拖拉机集团公司为中标单位。西航集团与德国Nordex公司、一拖集团与西班牙美德(MADE)公司分别合资建立了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厂,并生产出样机。由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所(浙江运达的前身)承担设计的200千瓦风力发电机,于1995年安装在浙江鹤顶山,总投资约280万元。除杭州外,南京高速齿轮厂等国内厂家联合试制了300千瓦风力发电机,1998年安装。

  进入21世纪后,国内厂商实现了600-1200千瓦风机的工业化生产。国内风机成套技术主要由国外引进,但目前大批量生产的仍是750千瓦的成熟机型,只有金风科技、华锐科技(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东方汽轮机等少数企业成功开发了1.2MW-1.5MW的样机。目前,兆瓦级风电机组(1000千瓦以上)国际主流机型多采用变速恒频技术,发电机为双馈感应电机,我国厂商与之尚有差距。

  此外,国产机组的差距还表现在:装机容量较小、控制技术不够先进、部件寿命较短、设备实际运用较少、产能较小等。

  2005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组织实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公告》,1500千瓦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和1200千瓦直接驱动永磁式风电机组的产业化列为专项重点领域。“十一五”期间,发改委称,我国大力发展大型风电机组的重点是:努力掌握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核心关键技术,包括总体设计、总装技术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等,整机技术路线将以目前欧洲国家流行的变桨变速的双馈异步发电型、低速永磁同步发电型为主。具体研制开发目标和方向是:研制开发符合依托工程张北风电场气候条件的2.5MW级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率达80%以上,叶片、电控与变流器、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立足国内研制开发;满足认证机构的设计认证;整机和关键零部件样机性能达到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整机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能力。

  1999年,我国单位千瓦的风电设备投资在12000元以上,主要原因就是进口设备价格昂贵。进入21世纪后,由于新疆金风等国产厂商的进入,这一数字曾经下降到7000-8000元;后来因为国内风电建设加速,供不应求,价格反弹10-20%。目前一台装机容量850千瓦的进口变桨变速风力发电机组售价约为700-900万元;国产600千瓦风机售价约为300-400万元左右,比进口机组的千瓦造价便宜20-30%以上。据调查,我国国产风力发电机组设备的价格通常在0.4-0.7万元/千瓦。

  四、国内风电设备市场的主要厂家情况

  1、国内整机厂商介绍

  国内风电设备厂商以新疆金风科技公司为龙头,通过引进国外技术,近年来的成长极为迅速。

  2004年,主要的风机总装厂有7家:新疆金风、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西安维德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下属合资企业)、一拖――美德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一拖集团公司下属合资企业)、浙江运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申新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万电有限责任公司等。从2003年至2006年,新疆金风占国产风机设备市场的份额大致在80%左右。作为国内最大的风电设备提供商,金风科技2005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今年该公司收入目标为12亿元,资产规模达6亿元,2005年在中国风机市场上占有27%的市场份额。维德给赤峰、美德给营口供货之后,都归于沉寂,原因是外方不转让核心技术,当时合资厂的产品比进口还贵。在2004年、2005年,金风之外,数浙江运达的出货情况较好。

  2005年以来,更多的国内厂商进入了或试图进入风电设备领域,总数已超过20家,国化产率大致在60-80%之间,一些关键部件(比如,控制系统)还需要进口。近期签订风机订单较多的国内厂商主要有四五家,包括:新疆金风、华锐(大连起重重工集团)、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电气集团)、浙江运达等。金风、华锐是行业领头羊。华锐(大连起重重工集团)自2004年引进风电技术正式介入风电市场以来,在手合同总装机容量达到150万千瓦。金风在手合同也与之相近。东方汽轮机厂在手合同达到60万千瓦,运达的合同约为25-30万千瓦。

  但是,大多数国内厂家在手合同不超过3-5万千瓦,风电场客户数量不超过2个。预计2007年、2008年,国产(民族品牌)风机设备市场份额中,会有70-80%左右属于前四强(新疆金风、华锐、东方汽轮机厂等),市场集中度下降;大多数国内厂家的份额不超过1-2%。由于风机设备市场发展速度很快,新厂商众多,2008年以后的情况现在还不好预料(战国纷争阶段,群雄并起),但估计竞争会更为激烈,市场集中度也会继续下降。见表3、表4、表5,图2。

  由于匆匆上马,技术积累不足,大多数风电整机设备企业其实只有进口零部件进行组装的能力,没有真正地掌握风机的核心技术(尤其是兆瓦级以上的风机,设计图纸多从国外引进),并且没有成熟的商用纪录(应用业绩),能否有效利用风能、平稳运行,电网兼容性好与坏,设计寿命长或短,售后服务如何,都有存疑。

  2、国外厂商在华设厂

  2006年之前,中国进口的外国风电设备厂商品牌超过20个。2006年,国外风电设备厂商大举进入中国。至今为止,西班牙Gamesa公司是大赢家。见表6。我们预计,2007-2008年间,国外风电设备厂商的市场份额会由72%下滑至50%左右。采购外资设备的主要风电开发商有神华集团(国华投资)、龙源电力及一些外商在华风电投资项目等。

  3、国产(民族品牌)风力发电设备零部件厂商情况

  一台风电设备有18-19个零部件。其中,主要有: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在全部国产化的条件下,它们占整机造价的比重分别约为:20-30%、14-17%、5-7%。此外还有偏航系统、控制系统、钢塔或塔筒(15%左右)等。多数零部件可以在国内配套,少数还有进口,但国内基本上也可以生产,只是质量较差。塔筒技术含量不高,生产企业也比较多,目前国内厂商有能力出口。

  其它零部件的主要国内厂商(民族品牌)见表7。目前,叶片企业最强的仍是中航(保定)惠腾公司,占据了国产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国产齿轮箱的市场份额主要归属于南京高精齿轮集团;发电机市场上,北车集团永济厂一度占领8成市场份额,但预计未来供应商数量会迅速增多。

  由于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主要风机部件均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进入门槛不低,尽管今后产品单价可能下滑,但也可以从风电大发展当中显著获益,年销售额增长预计在50%以上。目前,我国国产风机的整机、叶片市场集中度较高,齿轮箱、发电机的集中度略低。齿轮箱、发电机是很常见的工业机器,风电设备对它们的需求占社会总需求量的比重很小。这些部件厂商同时生产其它通用性产品。行业领先厂商进入齿轮箱、发电机这类风电部件领域的难度不算高,预计未来竞争会趋于激烈。我们相对更为看好整机及叶片厂商。塔筒领域的竞争门槛最低,通常会就近生产。

  预计整机总装商向上游扩展的情况会很少,而上游部件厂向下游总装领域扩展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当然,其它机电、机械、新材料厂商也会寻求向风机部件领域扩展。

  相对于全社会的需求量,风电设备对玻纤增强树酯、碳纤维、钢材等原材料的需求量并不大。所以,风电大发展,对于玻纤增强树酯、碳纤维、钢材厂家来说,并不意味着大的商机。

  五、风电设备未来的市场容量与竞争格局

  1、市场容量。按国家的规划,到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可达800万千瓦;按我们的保守预测,2010年装机容量可达1000-1200万千瓦;乐观预测可超过1200-1500万千瓦。国产(民族品牌)

  风电设备份额有望稳步提高(见图3),2007、2008年约占50%。预计未来两年间,市场进入爆发式成长阶段,国产设备的新增装机容量年增长速度为60-70%左右。估算2006年国产风电设备的总产值约30亿元,销售额约24亿元;预计2008年销售额有望达到60亿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60%左右。考虑到单位装机容量售价的下滑,2009年、2010年市场步入成熟阶段,年度平均增长率会下滑至15-25%左右。见图4。

  2、向整机厂家演进的路线图。国内风电整机厂商从“血统”上看,主要有以下三种:A、传统的电站设备及重型设备厂商;B、零部件厂商(叶片、电机、齿轮箱等);C、风电场投资商的关联企业。但技术均主要由国外引进。吸引众厂商进入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容量较大且增长迅速、国内的优势厂商数量还很少、销售净利率相对较高(约10%上下)。

  3、整机厂家的竞争要点。我们预计,未来两三年间,能在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的国内民族厂商主要有以下特点:A、先发优势,进入风电设备市场的时间较早(2003-2006年),已有成熟商用的案例,已能量产;B、具备技术、装备、人才、零部件配套等方面的优势;C、客户资源优势(1910.45,-20.22,-1.05%)(体现在地域优势、关联方采购优势等)。目前来看,客户资源优势的重要性在提升之中。

  预计未来3年间,风电设备制造业的整体盈利前景较为乐观,销售利润率较为稳定,销售收入高速增长。随着掌握风电整机技术(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厂商数量较快地增加,现有领先制造商(如,新疆金风)的销售额增长速度会落后于行业增速,市占率逐步下跌。新疆金风采用的是纺锤型、网络化外包的生产模式,即:自己进行总体设计,然后委托国内其他厂家生产各部分零件,最后进行产品总装。这种生产模式导致资产轻型化,对毛利率有抑制作用,却对净资产收益率有放大的作用。据该公司高层介绍,2004年金风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了70%;我们推算它04年的销售净利率约为10%左右。其它国产整机厂基本上还没有正式开始大规模供货满一个会计年度。目前,估计风电整机、叶片优势厂商的销售净利润率能有8-15%。

  六、相关A股公司分析

  A股市场上,与风电设备制造业相关的概念股有以下。

  其中,没有一家风电整机设备类的上市公司拥有商用产品运行记录,只有湘电股份获得过一个订单;除湘电外,华仪电气的整机产品也有望因为与大股东的关联交易而获得订单,但做为一个新进入者,其产品的竞争力如何、能否在非关联交易中拿到订单,还存有疑问;其余几家没有公告出现大的进展。目前,我们无法看出湘电、华仪、长征(银河)具有进入国产风电整机前三名的潜质。

  零部件公司中,中材科技、天奇股份是刚刚拟建,离量产尚远,估计2008年盈利有限。预计2008年、2009年国产叶片的市场份额大约在50%左右,年销售额能有15-18亿元左右;中材科技、天奇股份是后来者,市场份额预计会较低(在中航惠腾、中复连众等之后,国产份额占比均不容易超过25%),各约为1.5-4亿元/年。湘电股份、长城电工已有供货风电电机,但规模不大、市占率低,占两家公司整体出货量的比重也小,未来的风电电机主流厂家估计会比较多(7-10家左右);因为电机成本占比不高,故总的市场容量也会比较小,国产设备2008年大约能有4-7亿元的销售额。预计湘电股份、长城电工在国产风力电机领域的市占率均不容易超过25-30%。

  东方汽轮机厂的风电设备产品前景看好,只是没有上市,目前可能会整合在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当中,借东方锅炉、东方电机(27.1,0.00,0.00%)的“壳”整体上市。整体上市后,近期风电业务比重会低于10-15%。

  小结:尽管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很好,但现阶段上市公司从中受益较为有限。上市公司介入较晚,当前的风电设备(整机、零部件)规模较小,市占率不高,不必期望过高。若不考虑股价,仅从风电产品的竞争力出发,我们相对比较看好湘电股份、中材科技、天奇股份,然后才是华仪电气、长城电工、长征电器。但它们都有一些不确定性,前景不甚明朗。若考虑到当前的股价,我们认为上述所有个股高涨的股价均已充分反映了风电题材预期(见表11),风险较大,无法仅仅基于风电设备产业的广阔前景给予“买入”或“增持”评级。它们都还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能挤入风电市场,成为领先的优势厂商。

点击返回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1169670171
  • 616301194
  • 760814280
  • 电话咨询

  • 0757-86965708
  • 139 2861 4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