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4年,中国部分地区电力紧张问题日渐凸显,与此同时,中国西气东输工程于2004年12月30日开始全线商业供气,这些都曾使得原本平淡的燃气空调成为当年市场的焦点。然而,时至今日,燃气空调却没有如想象中推广起来,电空调仍然是市场的首选,我们不得不问,燃气空调路在何方?
“电荒”变为“气荒”
“前几年,中国的‘电荒’的确拉动了燃气空调市场的发展,而随着新发电厂的建成,到了2006年下半年,‘电荒’问题已经缓解很多,在近两年,部分城市天然气又出现了紧张问题,将燃气空调市场推入谷底。”海尔中央空调某负责人认为,当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电荒”变为了“气荒”后,燃气空调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到目前,燃气空调的发展仍处于不温不火的状况。
北方工业大学教授李红旗认为,中国的燃气空调市场在2002年就已经开始萎缩,2003年和2004年的“电荒”让一些燃气空调企业又好转起来。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龙惟定表示,尽管在几年前,由于电荒问题,燃气空调市场出现了回暖,一些地区还出台了有关政策,推广燃气空调。但时至今日,受各种因素影响,这些鼓励政策在执行上仍不尽如人意。龙惟定告诉《电器》记者:“燃气空调市场在2005年的表现就已经不好,到了2006年,更是进入了低谷。”
以上海为例,最初上海对燃气空调的推广十分迅猛。2004年,上海制定了《燃气空调和分布式供能系统设备投资补贴实施办法》,其中燃气空调按每千瓦100元制冷量进行补贴,分布式供能系统按每千瓦700元的装机容量进行补贴。此外,上海还对燃气空调和分布式供能系统的用户实行季节性差异气价。以“贴钱贴气”等政策鼓励的效果是明显的,2005年,上海市计划新增150台燃气空调,实际新增并投运的为181台,发展速度迅猛。根据当时的规划,上海市2007年底前新增燃气空调600台。
然而,2006年,“西气东输”工程的沿线其他城市对天然气的用量大幅增加,上海市天然气又出现供小于求的状况,必须计划用天然气,于是燃气空调的推进只能无奈“叹气”,2007年底新增600台燃气空调的计划也步履维艰。
上海市推进发展工作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近期,上海只新安装了50多台燃气空调。”目前上海许多供应商接到用户关于安装燃气空调的申请后,通常建议申请者根据当地燃气供应现状来重新衡量。据透露,如果使用的是天然气,一般不会批准安装;只有接通人工煤气的区域才会加以考虑。
日本洋马能源系统株式会社北京事务所的冯松梅认为,燃气空调的安装不仅仅表现在政策上,有的地方天然气价格高得离谱,每立方米价格超过三元钱,也不利于燃气空调的推广。
发展阻力大 但机遇仍存
“电荒”变为“气荒”阻碍了燃气空调在中国的发展,而燃气空调初装成本过高,也让燃气空调前景堪忧。据了解,燃气空调相比电空调,初投入上会高很多,并且产品体积大,安装受制约。
远大公司有关人士表示,户式直燃空调的价格比电空调贵30%~40%,一套系统的售价最低也得十万元。冯松梅表示,燃气热泵空调的价格甚至更高,同样面积的建筑,能比电空调贵2~3倍。一些房产开发商见到如此高昂的初投入,很多就望而却步了。
但从运行成本方面来看,燃气空调还是有一定的机会。据专家介绍,看燃气空调在某一个地区的竞争力,主要要看该地区的电价与气价哪个更有优势。龙惟定告诉《电器》记者,分别计算同样冷量的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和电动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的等额年度寿命周期成本及其比值,分析这一比值与电气比价的关系,可知若将电力与天然气的单位热值的比价提高到3.633:1以上,在同样产出水平下,直燃机的经济性可以超过电动风冷热泵。北京的单位热值电价与商用天然气价格之比为3.897:1,成都为8.188:1,所以在北京和成都,使用直燃机作为空调冷热源其经济性要好于电动风冷热泵。而在上海,如果天然气价格能降到2.03元/m3以下,在现行电价下,直燃机的经济性也能超过电动风冷热泵。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空调的使用呈现季节性、周期性的特点。当不使用电力空调时,电力装置闲置,电力过剩;冬季使用时,电力供不应求,被迫拉闸限电,影响生产生活。另一方面,在夏季电力供不应求时,天然气却处于使用的低谷,燃气管网利用率低,如果能合理均衡地发展电力空调与燃气空调,将有助于调蓄天然气供应冬夏之间巨大的峰谷差,有利于平衡城市的用能结构,有利于优化国家能源利用结构。
专家表示,由于空调用电占到高温季节用电负荷的四成左右,而燃气空调以天然气等为能源,其推广应用将直接降低电网高峰负荷,缓解电力缺口,使电网负荷和使用需求趋于平衡。
在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开始大规模地发展燃气空调,如今燃气空调占据了日本中央空调市场半壁江山。海尔中央空调有关人士表示,在日本,燃气空调近几年市场比较平稳,2006年受到日本经济好转的影响,燃气热泵空调有小幅上扬,销量约为每年四万套。在研究日本经验之后,韩国也推动了燃气空调的应用,如今其燃气空调也已成为主要的中央空调设备。
有企业人士认为,中国应该在燃气空调的研发、销售等缓解给予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以此实现城市能源多元化的目标。
退守细分市场
燃气空调是以燃气(通常包括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等)为能源的空调设备。燃气空调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利用燃气燃烧的直燃吸收式制冷空调机,简称直燃空调机;另一种是采用燃气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燃气热泵(Gas Engine Heat Pump,简称GHP)空调。
直燃空调机能源转换途径少、技术成熟且行业发展迅速、应用普及,制冷剂是水,吸收剂多采用溴化锂,不用氟利昂或其他替代品。燃气热泵空调,是以燃气发动机驱动压缩机,使制冷剂循环反复进行物理相变的过程,完成热量的不断交换传递,并通过四通阀使机组实现夏季制冷和冬季采暖。
据了解,目前直燃空调生产企业主要有远大、双良、万和等,燃气热泵空调生产企业主要有大连三洋、日本洋马、海尔等。
江苏双良空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有关人士称,双良、远大的直燃空调生产规模都很大,然而双良的产品是大型空调,侧重于商用市场。该人士认为,在民用市场,燃气空调的竞争力远不如电空调,因此市场趋于减少。然而在工业领域,情况恰恰相反。比如钢铁生产厂等有一定废热源的企业却非常喜欢用燃气空调,因为这样一方面废热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另一方面运行成本也会降低,
据李红旗介绍,中国在2002年开始尝试户式燃气空调,并出现了一些有特色的产品,但一直没有推广起来。
“远大集团早在1992年就开始生产燃气空调产品,除了大型机组,远大也开发了16~115千瓦户式燃气空调。但是受到直燃空调技术限制,目前多适用于200平方米~5000平方米的建筑。”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有关负责人接受《电器》记者采访时称。
有专家也认为,远大为了能让燃气空调进入家庭确实做出了不少努力。远大的户式直燃空调产品在控制上更加人性化;在风机盘管上,特别对接头进行了处理,实现了不易漏水,减少了用户的维护;外观也进行了专门设计,摈弃大型机直燃机的“钢铁味道”。不过尽管经过了改进,但是市场反应并不明显,不适合公寓式楼盘,多用于别墅,同时现在国家开始对别墅实施控制,因此,对直燃式户式燃气空调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
除了双良和远大,近年来,万和也开始涉足燃气空调领域。从2006年8月份开始,万和就与欧洲燃气具专业制造企业意大利ROBUR公司合作,在中国市场上马燃气空调项目。万和暖通部工程师汤栋耀称:“虽然同为直燃空调,但是万和与双良和远大的技术并不雷同,远大与双良的直燃空调机吸收剂采用溴化锂,而溴化锂空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COP值会下降,同时产品较复杂。万和则采用了氨作为吸收剂,具有可靠性高的优势,而且针对运行要求较高的环境下,该系统颇具优势,比如可以24小时不停机运行,在40℃的高温下以及零下20℃仍然可以实现高效的制冷制热,该系统在欧洲已经有十几年的使用历史。” 不过,李红旗认为,氨本身有安全问题,因此在户式燃气空调中还必须慎重使用。
据悉,万和目前只有7HP的小型机组在试生产,主要应用于200平方米以下别墅和商业用户。但是该系统的COP比溴化锂燃气空调要低,因此主要针对那些天然气售价很便宜的地区。
除了直燃空调,燃气热泵空调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也很快。业内有专家认为,燃气热泵空调是将天然气梯级利用,天然气在做功以后,再利用热能,这种方式更加合理。此外,燃气热泵具有分户制冷的特性,因此在酒店、办公楼等多房间建筑中更加适合。但是燃气热泵空调技术难度高,系统复杂,维护成本也相当高。
2003年,大连三洋制冷在国内建设的生产面积50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10000台燃气热泵空调生产线竣工。此外,还有不少外资企业采取进口的方式销售热泵空调,试探进入中国市场。其中有日本洋马、三菱重工、日立等。而国内还没有大规模生产热泵空调的企业,据悉,海尔已经开发出燃气热泵空调,并可能在即将开幕的2007年中国制冷展上进行展示。
尽管大连三洋北京市场部有关人员表示,在2006年,三洋的燃气热泵空调北京市场的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但是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即使大连三洋等外资企业尽力想推动燃气热泵空调的发展,但是受到市场的制约,其生产线的产量仅为其产能的30%左右。
不少燃气热泵空调生产企业表示,燃气空调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如果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燃气空调市场将有所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