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沈阳迎来了高层专家云集的第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他们的宏论,无疑又对沈阳装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一次科学的“把脉”。
沈阳装备制造必须走创新之路
论坛上,专家们从各个侧面,为沈阳的装备制造业进行“把脉”、“问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便是“自主创新”。原机械工业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陆燕荪说,无论从区域的竞争力、企业的规模以及涉及的门类等,沈阳装备制造业的整体优势在全国都是第一
的,但是面对国际装备制造业的转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天赐良机,沈阳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是巨大的,沈阳要加速发展,只有靠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谈到沈阳的机床、沈鼓的大型透平压缩机、沈重的盾构机,专家们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他们已经走出了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有了自己的科研队伍。国家重大装备办公室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职委员、副秘书长隋永斌说,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是艰难的,不仅要靠国家、地方政府,更要由企业发自内心地搞创新,推出鼓励创新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沈阳装备制造还要走品牌之路
有了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行动,还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专家们称,德国的西门子无论与什么企业合资,生产什么产品,走到哪里,都会被购买商看好,这是因为西门子有过硬的技术。在业界,一个产品的品牌效应和品牌价值是无穷的。国务院东北振兴办工业组组长、国家发改委机电装备司司长李冶说,现在很多企业把自己与另一企业的整合看作是吞并和消失,其实不然,如果自己的产品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那么无论它被用在哪里,其核心的技术还是该产品,这就需要产品的品牌打造。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部副主任李冬茹说,沈阳机床今年的产量将达到50万台,这在世界上也是最多的,但其中的数控机床也就是我们的品牌机床仅占12%,这就难免被人称为“大路货”。要改变这一现状,创出自己的品牌才是出路。
科研院所要为企业“量身订做”
作为沈阳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的排头兵企业,沈阳鼓风机集团总裁苏永强也在论坛上介绍了企业近20年来引进消化最后实现国产化的大型透平压缩机的过程。苏永强深有感慨地说,企业的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近年来,企业通过自主研发,不仅为国家节省了6.6亿美元的外汇额,还形成了一支产学研队伍,建立了一整套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同时,在与西安、大连等高校的合作上,也打破了以往高校针对多家企业进行科研项目研究的惯例,建立了为沈鼓专门“量身订做”的高校研究机构,使企业的自主创新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本报记者李莉 |